洼里村凤凰涅��:从“三无空壳村”到生态富民样板 |乡村新图景
清晨五点多的微光尚未穿透洼里村的薄雾,55岁的村支书刘向东已走进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的有机农场。
从2011年刘向东接手负债累累的“三无村”,到如今带领村民建起覆盖八大产业的生态农业体系,他说,这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乡村振兴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如今的洼里村,早已不是当年的穷村落。在洼里村村口的乡村振兴展馆里,荷兰智能养牛机器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菌剂等实物展品,展示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果;田间地头的智能温室里,全自动灌溉系统精准滋养着各类有机果蔬;康养社区的广场上,老人们唱歌跳舞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日均7批次的考察团从全国各地赶来,学习洼里村的发展经验。
最多的时候,刘向东一天要接待七批客人,展馆里一站就是两小时,嗓子哑了喝口水继续讲解;手机一天能接150多个电话,最长一次通话持续7个小时,内容多为各地咨询合作。
刘向东的日程通常这样安排:清晨五点半巡园查看作物长势和养殖情况,8点召开早会协调展馆接待、技术输出、康养服务等工作,白天接待考察团、对接合作项目,晚上还要研究产业规划,忙到深夜是常态。
前些日子他从北京洽谈合作回来后,向村民介绍,京东、盒马在华南、华北、华中这些渠道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
对于未来三年发展,刘向东提出三项规划:一是将洼里模式复制到全国300个农场,联合地方政府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二是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土壤改良与微生物菌种研发中心,让更多村庄受益于生态农业技术;三是扩大有机中药材种植规模,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基地,打造“药食同源”健康产业链。他表示,终极目标是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让传统农业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
破局:从一口水井到大棚
2004年在外打工时,每次回村都看见乡亲们排队等水车,刘向东感到心里不是滋味。还未当选村支书的他,自掏腰包为村里打了第一口井。
彼时的洼里村,是远近闻名的“三无空壳村”:无集体经济、无像样班子、无基础配套,村委会办公室里只有两张破桌、一把椅子和一个嘶哑的喇叭,村集体账上还有几十万元的外债。
2011年,40多岁的刘向东当选村支书,面对“班子带富能力弱、党员队伍管理松、村庄发展基础薄”的困境,他表示:“不把洼里村带出穷窝,我就对不起这张选票!”经过反复调研,他把突破口放在了特色种植上,2012年牵头动员村民建蔬菜大棚。但现实面临挑战:最初报名的47户农户,动工前只剩1户愿意尝试。
刘向东表示,村民怕赔,就得给他们吃定心丸。他连夜召开村“两委”会议,推出“自筹+集体扶持”模式:农户只需承担部分建棚费用,村集体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他带头入股,5名村“两委”成员也纷纷跟进,最终13户农户组成“创业小分队”,建起1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尽管当年只有7个大棚实现盈利,但7万元的纯利润,让洼里村看到了希望。
科技赋能,�出生态循环路
首战告捷后,刘向东发现传统种植存在隐忧: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农药残留影响蔬菜价格。
2013年,他带领团队钻研有机种植技术,但因缺乏专业指导进展不顺。转机出现在2014年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外出考察,让他先后走进山东寿光、江苏宿迁的现代农业基地,还远赴以色列学习生态农业经验。
他表示,以色列的“合作社+科技+市场”模式,给他很大启发。
回来后,刘向东提出“三位一体”发展路径:以有机种植为核心(零化肥、零农药),以循环农业为支撑(用蚯蚓粪肥替代化肥),以社区直销为渠道(发展订单农业)。
为攻克技术难关,他多次登门拜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最终促成合作,引入蚯蚓生物技术改良土壤。经过两年培育,洼里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3倍,化肥使用量下降80%,种出的蔬菜不仅通过有机认证,还获得了进入高端市场的资质。
2015年,刘向东进一步创新模式,推动“农户+村集体+企业”三方共建: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注资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龙头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和市场资源。这一模式迅速吸引周边村庄加入,种植规模从最初的百余亩扩展到6000亩,11个村的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同年,洼里村凭借有机种植技术,成功申报“国家菜果茶示范园”,获得50万元扶持资金;2017年又通过人社局“人才回乡”项目获得70万元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单一种植到八大产业
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刘向东逐步搭建起涵盖种植、养殖、加工、销售、金融、教育、康养、文旅的八大产业体系。
刘向东成立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玉泉洼”商标,46种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3120亩,年供应有机蔬菜1000万斤,与京东、淘宝、盒马鲜生等平台达成长期合作,产品销往全国;建起荷兰进口智能牧场(国内首个引进全自动挤奶设备)、幼牛养殖场和生态猪场,通过微生物技术实现养殖零臭味、粪污全利用;创办生态肥厂,利用养殖粪污培育蚯蚓,生产蚯蚓粪肥和酵素,形成“养殖粪污―蚯蚓培育―有机肥料―果蔬种植”的闭环循环。
2019年,刘向东启动康养社区建设,以“一平方米换一平方米”的政策,让97%村民搬入带电梯的花园洋房,将腾退的126套旧房改造为适老化康养公寓。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还通过“中医+康养”模式打造特色服务,每日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并组织文娱活动。数据显示,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显著改善。
村里还在装修400平方米的电商直播中心,与重庆八戒网、高校团队合作开展私域运营。刘向东表示,希望借助互联网让更多人了解玉泉洼的有机产品。他的目标是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模式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使传统农业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

- APEX臻图核心价值体系解析:四大维度重新定义“好屏”标准
- 周鸿祎:人工智能已进入智能体开发新阶段,周鸿祎:人工智能已进入智能体开发新阶段
- 福耀玻璃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逾28% 曹德旺卸任董事长,福耀玻璃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逾28% 曹德旺卸任董事长
- 洼里村凤凰涅��:从“三无空壳村”到生态富民样板 |乡村新图景
- 对话|孩子抑郁是矫情?为何会自伤?精卫专家详解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 欧洲大国想参与战后加沙维和,哈马斯反对布莱尔加入和平委员会
- 星空有约|本世纪最晚中秋来了!比去年晚了19天
- 突发警告!欧盟提议将钢铁进口关税提高至50% 美国药物关税10月1日生效
- “咱这密植增穗技术真管用”
- “川”越千里 “湘”约恩阳——巴中文旅推介走进长沙
- 达州通川:抢抓晚秋生产“黄金期” 6.1万亩作物栽播有序推进
- 为香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 “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
- 平台现金扶持夜宵小店,助力城市夜经济
- 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 长江巫峡壮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