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
中国专家现场示范果苗栽种技术。冯源供图
正在修建中的4G通信基站。冯源供图
【机遇东方来】
如何用农业技术来帮助和改变非洲?中国的减贫经验对非洲大地能产生怎样的示范效应?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下属援埃塞俄比亚高级农业专家组一行8人抵埃塞已1年有余,在建设中埃塞农业合作减贫示范村的过程中,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临近戈迪诺减贫示范村的道路崎岖不平,电话网络信号逐渐消失,一个个以牛粪为主要材料筑成的小屋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据援埃塞高级农业专家组入户调查,全村耕地面积为1364.75公顷,总人口约为3500人,总户数为699户,户均耕地面积0.5公顷,现有生产队26个。该村主要农作物为苔麸、小麦、蔬菜、水果,但产量较低;畜牧业以牛羊为主,但出栏率不高。该村年户均收入为800美元,人均年收入为160美元,平均每人每天为0.43美元,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
专家组组长张世洪表示,专家组按照当地资源状况,借鉴中国扶贫经验,以“产业振兴、教育扶贫”为核心制定了中埃塞农业合作减贫示范村实施方案。方案在“玉米+牛”“小麦+鸡”“蔬菜+食用菌”三个种养结合投资组合模式的基础上,指导农户实行种养循环一体化生产模式,旨在解决农户口粮问题并提高农民收入,首期选取55个农户作为试点,计划3年培训50名致富带头人,带动200个农户减贫。
目前,中埃塞农业合作减贫示范村正在加紧建设中。在专家组指导下,该村80亩玉米、小麦、苔麸长势良好,还建了鸡舍和鱼池,种起牛油果和木瓜。村内4G信号塔也即将建成,这将改变村里通信障碍问题。专家组还计划改造农民培训中心和动物疫病防控及配种中心,成立农民股份合作社,进一步完善该村公益服务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在这个示范村,中国专家组已举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了示范农民100多人次。专家们还亲临农户和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相关技术,让中国技术和标准在示范农户中落地生根。专家刘守云负责教授13个农户大棚建设、蔬菜育苗及移栽技术,“未来我们将对中国的大白菜、生菜、白萝卜、莜麦菜等品种与当地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并从中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各方面条件的最优秀的品种,争取在埃塞俄比亚进行大面积推广”。
埃塞俄比亚人的主食“英吉拉”是由苔麸发酵制成的,埃塞农民在播种和收获这种作物时主要依靠人力,效率相对低下。农机专家钟德新从中国国内购买了苔麸播种机,为示范村农民示范播种。针对当地实际,钟德新还在研制一种专门用于收割苔麸的收割机。
深入农户,授人以渔,专家组忙得很!指导牛羊育肥,示范果树育苗、挖坑栽种和嫁接,推广蘑菇及菌草生产新技术,手把手教授农户播种和施肥……戈迪诺村年轻的村长阿萨法对记者感叹:“中国专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农业科技和产品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掌握了很多实用技术。现在,农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中国政府。”
“西方国家只是把器械交到我们手上然后就走了,你们却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格尔玛深情地对中国专家组说。
一年来,在我驻埃塞使馆和国内相关主管部门指导下,专家组为埃塞方提供理论和实操培训服务,确保农民能够掌握生产技能。同时,专家组帮助埃塞构建人才梯队,培训农业技术师资力量,再由这些技术人员向农民传授知识、指导实践,这样所产生的辐射作用、影响范围和实际效果比单纯培训农民要更强。
“我们是一家人!”埃塞国务部长这样说。他表示,埃塞政府也会全力以赴地支持专家组在当地开展工作,他的办公室随时向专家们敞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的援助契合了埃塞政府希望大力发展农业的强烈愿望,中国脱贫减贫的理念和模式必将在埃塞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9月9日电 本报驻亚的斯亚贝巴记者 冯源)
- 逾500件作品跨洋而来 海外华裔青少年创意展现“妈妈的故乡”,逾500件作品跨洋而来 海外华裔青少年创意展现“妈妈的故乡”
- 英伟达开始在美国生产GPU,台积电加速布局
- 第八届进博会开幕临近 上海口岸迎来展品物资入境高峰,第八届进博会开幕临近 上海口岸迎来展品物资入境高峰
- APEX臻图核心价值体系解析:四大维度重新定义“好屏”标准
- 周鸿祎:人工智能已进入智能体开发新阶段,周鸿祎:人工智能已进入智能体开发新阶段
- 福耀玻璃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逾28% 曹德旺卸任董事长,福耀玻璃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逾28% 曹德旺卸任董事长
- 洼里村凤凰涅��:从“三无空壳村”到生态富民样板 |乡村新图景
- 对话|孩子抑郁是矫情?为何会自伤?精卫专家详解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 欧洲大国想参与战后加沙维和,哈马斯反对布莱尔加入和平委员会
- 星空有约|本世纪最晚中秋来了!比去年晚了19天
- 突发警告!欧盟提议将钢铁进口关税提高至50% 美国药物关税10月1日生效
- “咱这密植增穗技术真管用”
- “川”越千里 “湘”约恩阳——巴中文旅推介走进长沙
- 达州通川:抢抓晚秋生产“黄金期” 6.1万亩作物栽播有序推进
- 为香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 “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