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映农耕:从种子“芯片”到乡村振兴的茅台实践
“仓盈庚亿,年岁有息。赤水含章,红粱献瑞。谨以丰年,钟鼓笙箫,敬启归仓。”8月4日,丰收的乐章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红缨子高粱基地里奏响。当日,“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在此举行。这不仅是一场庆祝丰收的盛会,更是茅台集团以一粒高粱种子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实践成果展示。
种子“芯片”:酿酒原料的源头创新
在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看来,红缨子高粱的丰收,预示着茅台的酿酒原料有了坚实保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茅台将种子质量作为保证茅台酒品质的源头密码,积极布局酿酒原料种子领域,旨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种源自主可控,选育出红缨子、红珍珠等优质高粱品种。其中,红缨子高粱具有皮厚粒小、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以上等“八高一低一适中”的特性,经过“九蒸八酵”的严格工艺,成为茅台酒的“品质芯片”,进而为茅台酒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茅台对种业的重视由来已久。2001年,茅台启动有机高粱基地建设,将其视为酒厂的“第一生产车间”;2022年,启动“种子计划”,以红缨子公司为主体进军种业,近3年科研投入超1200万元,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农科院等顶尖机构引入分子育种技术,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12项,荣获“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这些投入使茅台牢牢掌握了这粒“芯片”,构建了从品种选育到推广应用的完整链条,“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模式,确保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2024年,红缨子高粱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和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大典型开发案例,成为行业标杆。
目前,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已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等5县(市、区),有机认证面积100万亩,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
活动现场发布的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更是实现了两大革命性进步,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至210.10厘米,更抗倒伏且适配机械化收割,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难题;亩产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逆势提升至399.6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6.00%,单宁含量降至1.37%,将助力农民增收。
“红缨子高粱的丰收,直接关系到茅台酿酒原料的长期稳定供应。”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所言:“而‘519'在保持原有优良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产量与抗性平衡。”
全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闭环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活动现场表示,一粒红粮,是这片土地收获的希望;一粒红粮,是这方产业创造的价值;一粒红粮,是茅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茅台对质量的追求始于种子、贯穿全程,通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这一体系以有机高粱基地建设为核心载体,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对有机高粱基地实现耕、种、管、收、储、运全流程的精准管控与全程可追溯:既通过数字化手段严格把控原料品质,又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了示范标杆。
不仅如此,茅台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延伸至生态循环领域。建立了“从红粮到酒香,从酒糟到粮田”的绿色闭环,酒糟转化为有机肥、饲料、生物质沼气,年资源化利用产值超9亿元。
当前,茅台正通过资源化、绿色化、高端化利用,将酒糟等副产物变废为宝、吃干榨尽,践行一粒种子“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全生命周期使命,实现最大化的产业价值创造。
从一粒红粮的种植保障,到全链条的品质管控,再到生态循环的绿色闭环,茅台以红粮为纽带,将助农增收、品质坚守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书写了一篇关于责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篇章。
乡村振兴:多方共赢的“茅台样本”
茅台根在农业、生产在工业、销售在服务业,但始终坚持反哺农业。
截至目前,茅台已累计投入超18亿元,从种子、有机肥到生物制剂、绿肥种子,再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方位为粮农护航,并通过不断提高收购价来保障粮农收益,从2002年2元/公斤持续提升至当前11.2元/公斤,远超市场均价。
与此同时,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与生产销售体系的有机结合,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企业带基地、基地富农户”“茅台+政府+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协同管理模式,以及“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的生产销售体系,将工业化思维深度融入农业生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量规模。具体实践中,茅台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抓手,既保障了原料的稳定供应与品质可控,又为农户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形成“农稳基、工铸魂、文传神”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茅台的反哺体系中,粮农是核心。在长岗镇茅坡村,支书杨智春介绍,村里有527户,每家都种高粱。原来村里有800多年轻人在外打工,近年陆续返乡了400多人。“我们没有动员年轻人回来,因村里的高粱产业收入增加显而易见,所以年轻人主动就回来了。”杨智春说:“茅台给了我们村5500亩订单,户均收入几万元,村民在家自然留得住。”
获得2025年度“红缨之星”的粮农王满的故事是这一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她在讲述获奖感言时说,茅台出资做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她这样一个农村妇女,也有了安心挣钱的机会。“现在种地真的很幸福,有了茅台的合同就有了保障,高粱不仅让我‘手心不朝上’,还可以让我身边跟我类似的家庭妇女,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和一份尊严。”4年间,王满将高粱种植面积从185亩扩至248亩,带动30余名留守妇女稳定就业。
茅台通过积极布局酿造原料研究,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育、繁、推、研”于一体,以全方位技术保障托起乡亲丰收期待。
数据显示,通过高粱基地管理模式与生产销售体系,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累计推广种植超3000万亩,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每年带动2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带动当地运输、仓储、劳务、乡村旅游等产业链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文化传承:农耕文明的现代诠释
活动现场,贵州省农科院所长张立异表示,茅台“既守护传统农耕基因,又注入现代科技要素”,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提供范例。
茅台对红缨子高粱的重视,还体现在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2024年,茅台首次启动“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特色文化活动IP,以质朴方式感恩天地自然馈赠。今年,这一活动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
归仓仪式作为活动亮点,体现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农耕文明的传承。红缨市集则通过“耕·赞丰歌”、“红·脉溯源”等四大主题区域,融合现场体验、互动表演等形式,讲述从一粒红高粱到一滴茅台酒的故事。这种文化IP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品牌价值,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产生共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
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表示,赤水河谷的坡地轮作制让高粱与其他作物交替生长,深根系固土保水,浅根系固氮养地,形成了“种高粱就是守家园”的生态智慧。他说,丰收晚会上的苗岭歌笙与地戏表演,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共鸣的象征。
从精心守护一粒“种子芯片”,到构筑覆盖全国的产业网络;从夯实“第一车间”的质量根基,到打造融合古今的国家级文化IP;从践行“三免一保”的惠农承诺,到谱写带动850万人次增收的共富篇章——茅台以红缨子高粱为纽带,将“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价值理念,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实践。
茅台,发轫于酒,根植于农耕文明。这场活动既是对粮农的感恩,更是对每一粒种子的致敬。(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 红缨映农耕:从种子“芯片”到乡村振兴的茅台实践
- 最新!多地公布高考查分时间,广西明确
- 网友称丈夫被酒店养的猫抓伤,酒店回应:索赔2万元不合理,无法承担
- 多地明确:最长可休20天,工资照发
- 明天起,查分!
- 8月15日起实施!桂林人基本用得到!
- 受台风影响!桂林将有大雨或暴雨!接下来天气…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有“户口本”啦!
- 承认了!全是演的!网友怒了:没有良心
- 【5·20世界计量日】 夜间“抢修”!桂林市计量测试研究所“白+黑”错峰保医疗设备计量精准
- 企业遭遇“软敲诈”“黑水军”怎么办?各方聚力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
- 威海银行拟定增不超过3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山东高速等拟认购
- 华为Mate 70系列全系降价:最高下调1000元
- 澎湃回声丨村民因与被告同名遭法院冻结600万元,澎湃报道当天账户解冻
- 热搜第一!社保新规即将实施!对员工、企业有何影响?
- @大学生:暑假打工,当心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