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HT 引擎实现厦门隧道数字孪生系统应用
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程中,隧道作为封闭性强、设备密集、应急要求高的关键场景,传统监控管理模式面临数据孤岛、可视化程度低、应急响应滞后等痛点。为解决上述问题,图扑软件依托自主研发的HT for Web 引擎,构建厦门隧道数字孪生智慧监控平台。该引擎基于 WebGL 与 Canvas 技术,支持 2D/3D 图形轻量化渲染,通过 WebSocket/HTTP 协议实现实时数据对接,结合 JavaScript 脚本调用 API 完成面板数据动态更新,为隧道全场景数字化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HT for Web 引擎的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其一,采用 B/S 架构设计,无需客户端安装,支持跨终端访问,满足中央控制中心对多隧道远程管控需求;其二,支持 GIS 地图瓦片服务、3DTiles 格式航拍实景数据及城市建筑白模加载,通过 AO 贴图烘焙优化模型阴影关系,在保证场景美观度的同时降低前端渲染压力;其三,提供丰富的可视化交互 API,可快速实现设备状态监控、数据图表展示、应急流程模拟等功能,适配隧道复杂业务场景。
厦门隧道数字孪生系统采用 “感知层 - 传输层 - 平台层 - 应用层” 四层技术架构,各层级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数据互通与功能联动,具体架构设计如下:
(一)感知层:多源数据采集与接入
感知层是系统数据的 “源头”,通过部署在隧道内的硬件设备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三类数据:
设备状态数据:涵盖风机、照明灯具、车道指示器、摄像头、紧急电话等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如风机转速、照明功率)、故障信息(通讯状态、故障代码),通过设备自带的传感器或控制器接口(如 RS485、Modbus 协议)采集;
环境与交通数据:包括隧道内 CO 浓度、烟霭浓度、风向风速等环境参数,以及车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等交通数据,由微波车检器、气体传感器、风向仪等专用设备采集;
视频与事件数据:通过高清摄像头获取隧道内实时视频流,结合智能分析算法生成交通事故、车道拥堵、火灾等事件数据,支持车牌号识别、异常行为检测。
(二)传输层:实时数据交互协议选型
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安全、高效传输至平台层,系统根据数据类型与实时性要求,选择差异化传输协议:
WebSocket 协议:用于车流量、设备状态、告警信息等实时性要求高(延迟需低于 1 秒)的数据传输。通过建立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长连接,实现数据双向实时推送,避免 HTTP 短连接的频繁握手开销,确保隧道内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等信息可即时反馈至监控平台;
HTTP 协议:用于历史数据查询、设备配置文件下载、静态资源(如 GIS 地图瓦片、3D 模型)加载等非实时性数据传输。采用 RESTful API 设计风格,简化数据请求与响应流程,支持批量数据导出与分析。
(三)平台层:HT 引擎核心功能实现
平台层是系统的 “中枢”,基于 HT for Web 引擎实现数据处理、可视化渲染与业务逻辑整合,关键技术模块包括:
1. 轻量化 3D 场景构建
l 采用 “白模优化 + 细节烘焙” 的轻量化建模策略:首先在专业建模软件中导入隧道及周边建筑的基础白模,通过面数精简、冗余几何剔除等优化手段降低模型复杂度;随后利用 AO 贴图烘焙技术,将模型间的阴影叠加、细节纹理等效果预先烘焙至贴图中,替代实时计算阴影的高资源消耗模式;最后将优化完成的模型及烘焙贴图导入 HT 引擎,通过引擎的渲染优化能力实现低负载、高流畅度的场景展示。
l 支持多源 GIS 数据融合:通过 HT 的 GIS 插件加载城市级地图瓦片,将隧道矢量数据(走势、出入口位置)以绿色流光效果叠加至地图层,结合 2D 面板展示隧道总里程、设备总数等宏观数据,实现 “宏观 - 微观” 场景无缝切换(点击地图隧道图标可下钻至隧道内部 3D 场景)。
2. 实时数据绑定与动态更新
l 采用 “数据驱动视图” 模式:通过 JavaScript 脚本定义数据与可视化组件的映射关系,例如将车流量数据绑定至 2D 折线图,将设备故障状态绑定至 3D 模型颜色(正常为绿色、故障为红色);
l 数据更新触发机制:当 WebSocket 接收到新数据(如设备故障代码)时,触发回调函数调用 HT API 更新对应组件状态,例如将故障风机的 3D 模型颜色切换为红色,并在 2D 面板弹出告警弹窗。
3.设备统一管控与远程操作
l 设备虚拟化建模:对隧道内风机、广播、ETC 门架等设备进行 3D 虚拟化建模,每个设备模型关联唯一 ID 与属性库(设备编号、桩号、通讯协议);
l 跨协议设备联动:支持在 3D 场景中点选设备模型,触发远程控制指令(如开启风机、切换照明模式),指令通过 HTTP 协议下发至设备控制器,执行结果实时反馈至平台。
(四)应用层:业务功能技术落地
应用层基于平台层的技术能力,实现隧道运营管理的核心业务功能,各功能的技术实现路径如下:
1.智能巡检漫游
l 路径规划:通过 HT 的ht.Polyline类型节点绘制固定巡检路线(覆盖隧道关键设备点位),支持自由视角漫游(通过鼠标拖拽、滚轮缩放调整视角);
l 巡检数据同步:漫游过程中,系统自动调用设备状态接口获取实时数据,在 2D 面板同步显示设备健康度评分(基于运行时长、故障次数计算),发现异常设备时触发告警。
2.消防应急可视化
l 多系统数据对接:通过 HTTP 接口对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疏散指示系统、消防广播系统的后台数据,实时获取火灾位置、烟雾浓度、疏散门状态等信息;
l 应急流程模拟:基于 HT 的动画 API 实现模拟火灾处置流程,例如火灾发生时自动展示风机排烟路径(红色箭头动画)、疏散指示标志闪烁效果,同时在 2D 面板显示应急预案步骤(如关闭左侧车道、开启自动灭火装置),支持点击步骤触发对应设备操作。
3. 告警管理与溯源
l 告警数据聚合:通过 JavaScript 脚本获取 WebSocket 传输的告警数据(按设备类型、告警级别分类),并在 2D 面板中显示,支持按时间范围、处理状态筛选查询;
l 告警溯源跟踪:每个告警事件关联唯一 ID,点击告警记录可调用相关 API ,定位至对应的 3D 设备模型,并在 2D 面板展示告警处理日志(处理人、处理时间、处置结果),实现 “告警 - 定位 - 处置 - 溯源” 全闭环。
三、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一)大场景下的前端渲染性能优化
难点:隧道及周边建筑的 3D 模型面数较多(单条隧道模型面数可达 10 万 +),若直接渲染易导致前端卡顿。
解决方案:
分层渲染与 LOD(细节层次)技术:将场景分为 “远景层”(隧道周边建筑)、“中景层”(隧道出入口)、“近景层”(隧道内部设备),根据视角距离切换模型细节(远景层使用低面数模型,近景层使用高面数模型);
(二)视频与 3D 场景融合
难点:传统视频监控与 3D 场景分离,无法直观关联视频画面与设备位置。
解决方案:
视频融合嵌入:通过 HT 视频融合技术,将摄像头实时视频流作为纹理贴图,贴附至 3D 场景中对应的摄像头模型视角位置,实现 “场景 - 视频” 一体化展示;
四、技术应用价值
基于 HT 引擎的厦门隧道数字孪生系统,从技术层面实现了三大突破:其一,打破了隧道设备的协议壁垒,实现跨品牌、跨类型设备的统一管控;其二,通过 “3D 场景 + 2D 数据” 的可视化模式,将抽象数据转化为直观视图,降低运营人员的操作门槛;其三,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交通运行安全性。
审核编辑 黄宇
- 基于 HT 引擎实现厦门隧道数字孪生系统应用
- 有没有针对特定行业或场景的装置数据验证效率提升方案?
- 转斗输送机远程监控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 CoolSiC™ MOSFET G2导通特性深度解析:高效选型指南
- 【新启航】便携式碳化硅衬底 TTV 厚度测量设备的性能与适用场景
- 视比特机器人坤吾平台推动工业AI软件新突破
- UPS电源—想装UPS电源?工具用法看这里
-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设计流程及考虑因素
- 9月4号RT-Thread睿擎工业平台深度实战Workshop上海站:4小时从环境搭建到量产部署,构建远程监控网关原型|产品
- 数字电压表设计教程之LTC2308数据手册解读
- 中国储能全球占比超40%,独立储能占比46%首超新能源
- RT-Thread 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线上师资培训来袭,助力国产嵌入式与物联网人才培养 | 雄鹰计划
- 科普 | 基站和核心网设备进网检测要求调整内容介绍
- 安科瑞AIM-D系列:专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打造的直流绝缘监测解决方案
- 水池液位与水泵状态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 中微爱芯推出轨到轨运算放大器AiP853X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