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产生的原理介绍
激光(LASER),即“受激辐射光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是一种通过粒子数反转实现光相干放大的技术。它以其卓越的方向性、极高的亮度和单一的波长特性,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彻底改变了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激光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长脉冲激光,而是转向更高精度、更低热影响的超短脉冲激光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器的基本组成与分类,并重点分析纳秒、皮秒和飞秒激光。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激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1. 受激辐射理论的历史背景
1905年,爱因斯坦在他的光电效应研究中首次提出光子的概念。1916年,他进一步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为激光的诞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2. 激光产生的物理过程
结合玻尔模型和爱因斯坦受激辐射理论,我们知道,当介质材料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也就是“受激吸收”。但这种激发态并不稳定,电子倾向于回到低能级,并在此过程中辐射出一个光子,这一过程被称为“自发辐射”。如果此时有另一个光子经过,它会诱导处于高能级的电子释放出与入射光子相同频率、相位和方向的新光子,这就是“受激辐射”。
尽管受激辐射可以产生大量光子,但这些光子的方向是随机的,无法形成激光。为了实现光的相干放大,科学家引入了谐振腔的概念。通过在材料两端设置反射镜,光子可以在两片反射镜之间来回振荡,不断诱导新的光子生成,从而实现光的放大。
为了输出激光,通常将其中一片反射镜设计为部分反射镜,使得部分光子能够逸出谐振腔形成激光输出。如果需要获得更高能量的脉冲光,还可以在输出端加入一块可饱和吸收体。当腔内能量积累到超过一定阈值时,可饱和吸收体会瞬间开启,从而输出高能量的脉冲光波。
审核编辑 黄宇
- 圣邦微电子推出电池充电控制器SGM41538/SGM41538B
- 软通动力正式加入“AI+出海合作生态联盟”
- 单极霍尔元件DH254在蓝牙耳机中的应用
- ATA-1372A宽带放大器在超声驱动喷嘴微液滴制备系统中的应用
- 激光产生的原理介绍
- 汇川技术荣膺CAIMRS三项大奖
- “满血版AI”如何进入智慧家庭?答案在华为FTTR星光F60
- 展会预告 | 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
- 自研LDPC算法,揭秘镇岳510 Errorfloor降低一个数量级的技术密码
- 36V高耐压单节锂电池充电芯片集成过压过流保护
- 百岁老红军在兰州庆生:“看开、想开”好心态勉励年轻人
- 国产替代正当其时,四方光电引领柴油发动机氮氧传感器技术突破
- 3月14日达嘉维康(301126)涨停分析:辅助生殖政策预期、医疗业务布局驱动
- 微波与低频无线电波及高频光波的区别
- 英特尔华人CEO登场!揭秘这位技术狂人的六大底牌
- 香港城市大学、湖南大学:研究基于柔性光热电效应的碲纳米网红外传感器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