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TI 专家:EV 充电领域开源软件扮演怎样的角色?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达 5052.67 亿美元,过往五年复合增速高达 35.41%。初步估算,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5821 亿美元,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EV 充电领域已成为众多企业激烈角逐的重要战场。
然而,随着入局者数量不断增加,加之行业缺乏统一标准,EV 充电器连接器、插头类型和充电协议不一致的情况普遍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问题加剧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因为消费者难以确定车辆与充电器的兼容性。为解决这一难题,开源软件成为一条可行路径。开源软件在推动 EV 充电标准统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开发者实施被广泛认可的充电协议和软件栈,为所有 EV 品牌和型号的车主提供一致且可靠的充电体验。
当然,开源生态的繁荣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采访了全球化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企业 TI(德州仪器)的技术专家 Brandon Kanter,他目前担任 TI EV 充电业务部系统经理。通过他的回答,我们深入了解了 TI 在 EV 充电领域的布局,以及该公司如何推动开源软件在 EV 充电领域的发展。
TI EV 充电业务部系统经理 Brandon Kanter
EV 充电带来广泛的元器件需求
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 1235.2 万台,同比增长 50%;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 3.31 万台,覆盖了除港澳台外的全部省份。
EV 充电主要包含两个部分:车端和充电桩端。在车端,EV 充电主要涉及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控制单元和充电接口三部分。其中,充电接口是车辆与充电桩连接的物理通道,不同的充电接口标准决定了车辆能够适配的充电桩类型。若车端接口与充电桩接口不匹配,便无法实现充电连接。
在充电桩端,EV 充电主要包含充电模块、通信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三部分。其中,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适合车辆电池充电的直流电,或者对交流电进行调整和控制以满足车辆充电需求,其功率大小决定了充电速度;通信模块负责与车端进行通信,接收车端发送的充电请求和参数信息,同时向车端发送充电桩的状态信息,如充电功率、充电费用等。
无论是车端还是充电桩端,要构建性能领先的 EV 充电方案,都离不开同样性能领先的电子元器件。Brandon Kanter 表示,针对 EV 充电领域,TI 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多种产品选择,包括高压功率驱动器和偏置电源、C2000TM 实时微控制器、基于 ARM内核的处理器、Arm Cortex-M0 + 微控制器(MCU)、隔离和非隔离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电流检测、有线和无线连接解决方案等。
除丰富的产品外,TI 还结合其处理器和微控制器产品,提供了专门的 EV 充电开发板(参考设计),帮助用户快速评估 TI 的产品,并将其集成到 EV 充电器设计中。TI 的嵌入式产品集成了处理、安全和显示功能,并针对 EV 充电器进行了优化。因此,TI 在 EV 充电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投资,包括处理、高压电源转换、连接、计量(电表)和保护等,并有专业团队将这些技术整合在一起,确保 EV 充电应用易于评估、符合标准且具有竞争力。
协议不统一成为行业发展掣肘
EV 充电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衍生出一些行业问题,其中一个显著问题便是上述提到的协议不统一问题。由于协议不统一,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时的体验会大打折扣。同时,协议不统一也会限制充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营,运营商需要考虑设备与不同车辆的兼容性,这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因投运成本过高而减少充电桩布局,影响充电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而要实现统一的协议,或者是易于转换的协议,开源软件起到关键作用。开源软件允许全球开发者对代码进行自由访问、修改和共享。在 EV 充电协议领域,这意味着开发人员可以基于现有的开源充电协议软件,快速进行功能改进和优化,加速充电技术的迭代更新,提升充电效率、安全性和兼容性等关键性能。
Brandon Kanter 认为,开源软件的开放性和协作性有望解决互操作性问题,并为 EV 充电制造商带来以下好处:
·通过测试与各种 EV 的兼容性,设计工程师可以评估开源软件中软件栈的表现,表现佳的软件栈有望成为行业标准,进而解决互操作性问题。
·由于开源软件的易获取性,充电器制造商可以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并降低开发成本,从而满足扩展 EV 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
·开源软件可帮助提升系统可靠性,开源软件的代码供多人审查,使得软件中的问题能更快地被找到和解决。
对于注重产品安全性和技术可靠性的 EV 用户来说,开源软件的透明度和开放性,使其驱动的充电协议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促进 EV 的市场推广和普及。
为了给 EV 用户带来更好的充电体验,TI 也在为 EV 充电协议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TI 基于 ARM 内核的处理器运行标准 Linux 版本,这使得制造商可以轻松地将 TI 的硬件集成到他们的充电系统中。TI 的处理器还支持根据充电器的需求,添加涉及各种协议的有线和无线连接设备。此外,TI 与多家合作伙伴 —— 如 PIONIX 这样的 EV 充电开源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携手,确保软硬件无缝协作,简化并加速 EV 充电器和车载充电器(OBC)的开发流程。
如果工程师朋友想要了解 TI 在 EV 充电领域的更多举措,可以到 TI 官网搜索“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进入领域专属页面进行查看。
- 码头岸电的“电力保镖”:绝缘监测与故障定位
- 用于手持设备的电池管理解决方案
- 二次互感电表在电力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 对话 TI 专家:EV 充电领域开源软件扮演怎样的角色?
- 英飞凌科技:看好新能源汽车和AIoT市场增长潜力,打造创新产品为客户增加价值
- GitHub Copilot新增Agent模式:自主解决Bug与修改功能
- 线性稳压器的另外一种用法
- 详解晶圆的划片工艺流程
- 大举投资750亿、800亿美元押注AI!抗衡DeepSeek,谷歌和微软财报揭秘
- EtherCAT汇川伺服与CClink IEFB 三菱PLC的通讯案例
- 精密空调—这些工具让精密空调安装事半功倍
- 详细拆解家用电蚊拍
- 拆解车上GPS定位器
- hyper 卸载,Hyper卸载:如何彻底卸载hyper-v并恢复系统设置
- hyper内存条,hyper-v 添加虚拟机还需要硬盘吗
- 研发一种抗拉伸干扰的高灵敏度柔性压力传感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