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关键领域原创突破性成果亮相“工博会”
中新网上海9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开拓二号”深海采矿车、“视频图像处理器IP核”、全自主机器人超声系统……24日起,众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上“争奇斗艳”。
“工博会”24日在上海正式开幕。75所高校精挑细选的615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8600平方米的工博会高校展区,充分展现高校的创新策源能力。
上海市教委方面当日透露,今年高校的展示方式有一些创新和探索:首次在集中展示区按专业领域进行布局,43所高校围绕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五大领域进行集中展示。
据悉,今年,高校参展的很多亮点项目均在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北京大学参展项目瞄准打造高性能小型化的芯片原子钟,产品100%实现自主可控,全面提升中国芯片原子钟领域的创新能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制成功的关键部件和复合材料可应用在深地科学钻探和油气钻探领域。据悉,该校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特深井科学钻探井下动力驱动难题。

上海交通大学此番展出了“开拓二号”深海采矿车。据介绍,今年6月,该采矿车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深海试验,并获得超200公斤多金属结壳、结核等深海矿石样品;在无人操控条件下,该采矿车实现了在深海复杂海底沿大曲率路径自主行进。
在复旦大学展台,记者看到了“视频图像处理器IP核”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在ISP(图像信号处理)处理器、视频编解码处理器和AI处理器推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ISP参数的实时在线搜索,同时显著提升了图像质量。
现场,华南理工大学展示了其研发的全自主机器人超声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在无人工辅助的情况下对甲状腺区域的精准扫描,并能准确识别出恶性结节,有效解决了甲状腺目标定位的难题,填补市场空白。
在工博会现场,高校在工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亦大放光彩。在武汉大学展台,记者了解到,该校研究团队将InSAR与北斗两种技术互补融合,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形变监测项目众多、监测区域广等问题,实现了对高分辨率SAR卫星监测,不仅监测过程更加简洁高效,还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展示研究成果。(上海市教委供图)在核电、危化品储运等高安全需求的行业中,压力容器一旦受破坏,就可能造成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在高校展区,记者看到华东理工大学展示的“高安全性承压设备超压保护装置”,这是一种快速响应、升压速率可调的大流量超压泄放装置试验平台,促进了行业的创新转型升级。
上海市教委方面表示,今年高校展区将加强政产学研的碰撞和交流,开展大量对接活动,致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校展区将推出“创智汇?工博会篇”路演活动,分专业领域开展9场高校参展项目路演,吸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8所高校的62个项目组参加。
此外,本次高校展区还将组织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投资公司、金融法律服务机构等“淘金觅宝”,组织技术经理人“高校淘展”等。此外,上海将发挥“工博会”高校展区溢出效应,为青少年提供最生动的科创课程。(完)
- 更多外国朋友“打卡”春日中国(环球热点)
- 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指环》之《女武神》即将登场
- 北京市东城区发布“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将举办名家讲座、亲子共读
- “致敬逸飞”展览在沪开展
- 中法文化之春呈现法国艺术家白然个展《口》
- 专家共议南岛语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在福建平潭揭牌成立
- 新大众文艺主体观察:“草根”文艺的逆袭
- 首届宁夏艺术设计作品展开展 绘就塞上新景
- 肖复兴新作《我的学生时代》首发
- 新角度“沉浸式”正义追凶 《乌云之上》播出
- 清明习俗知多少:吃青团、荡秋千 戴柳祈求永葆青春
- 第五届“博望青年论坛”举办 为考古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 春天打翻调色盘,竟被壮乡人蒸成了饭!
- 中韩墨宝浙江绍兴“雅集”:翰墨溢酒香 显美美与共
- 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全国巡演厦门启幕 33项非遗舞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