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电芯设计流程及考虑因素

科技时尚 2025-08-29 荣骊达人 4231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核心储能部件,性能直接决定终端产品的竞争力。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单元,电芯设计需覆盖需求定义、材料选型、结构优化至测试验证的全链条,既要平衡性能、安全、成本与工艺适配性的多维度诉求,也要匹配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是锂电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美能锂电在电芯设计领域的实践中,基于场景需求构建设计逻辑,下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

锂离子电池电芯设计流程

Millennial Lithium

1.需求分析

按应用场景量化设计指标:消费电子需轻量化、快充,容量1000-5000mAh、内阻 < 50mΩ;动力电池(电动车)需循环寿命≥1500 次、重量能量密度≥180Wh/kg、宽温域 - 30~60℃,且符合高安全标准;储能系统侧重低成本,循环超5000 次、自放电率 < 2%/ 月。

2. 材料选型

正极:LFP(热分解 > 200℃、低成本)适配安全需求,NCM811(能量密度 > 200Wh/kg)适配高续航;

负极:人造石墨(循环> 1500 次)稳定性强,硅基(4200mAh/g)需碳包覆缓解膨胀。

电解液:快充用高浓度LiFSI(导电升 30%),低温加 VC;

隔膜:湿法(热关闭70-120℃)重安全,干法(成本低 30%)重经济。

3.结构设计

4a393d64-83f6-11f0-9080-92fbcf53809c.png

不同形态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设计

锂电池的电芯结构设计需核心解决两个问题:电芯做成什么外形才能适配终端设备;用什么工艺步骤把极片、隔膜等材料组装成电芯,同时保证性能和安全。本质是按需定制+ 精细做工,需根据设备需求选对电芯形态(圆柱适配消费电子、方形适配电动车、软包适配异形设备),再用精准工艺(控制固含量、张力、化成电流、老化条件)把材料组装成稳定工作的电芯。

4. 测试验证与优化

性能测试:常温0.2C 验容量、1C-5C 验倍率、1000 次循环容量保持率 > 80%;

安全测试(GB/T 31485 等):过充、穿刺、热冲击无事故;

一致性:容量偏差< 3%、电压偏差 < 50mV。依结果优化(如容量不足加正极材料),最终输出量产方案(BOM、SOP 等)。

电芯通用设计与考虑要素

Millennial Lithium

无论锂离子电池采用铁锂还是三元体系,是能量型还是高功率型,均存在共性设计要求,主要从设计与工艺两方面梳理,核心包括Overhang 设计、N/P(CB)设计、容量设计及过流设计,其中Overhang 与 N/P 设计对安全和性能至关重要。

1.Overhang 设计

电芯Overhang 设计的重要性

锂电池充电时,正极电子经外电路流向负极,锂离子则从正极活性物质进入电解液,穿过隔膜孔隙迁移至负极,与电子结合后嵌入负极活性物质。若负极无足够嵌入空间,锂离子会在表面析出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引发内短路及热失控。因此,设计中需让负极极片的长度与宽度略大于正极,多出的尺寸即为“Overhang”。

设计Overhang 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Overhang 并非越大越好拆解满充电池可见,负极Overhang 区域也会嵌锂,说明锂会向负极边缘扩散,Overhang 越大,可逆锂损失越多,电芯首次充放电效率(首效)越低。同时需考虑生产工艺能力 —— 卷绕或叠片时存在对齐偏差,结合行业实践,Overhang 通常设计为 4~6mm,兼顾安全防护、能量密度与工艺可行性

2.N/P 值设计

4aa683d8-83f6-11f0-9080-92fbcf53809c.png

NP比动态变化曲线

定义与公式:

N/P 比(Negative/Positive),指同一阶段、同一条件下,正对面区域的负极容量超出正极容量的余量。计算公式:N/P =(负极活性物质克容量 × 负极面密度 × 负极活性物含量比)÷(正极活性物质克容量 × 正极面密度 × 正极活性物含量比)

同一阶段:锂电池充放电分首次充电与放电阶段,对应不同克容量(首充时形成SEI 膜,导致首次充电容量>首次放电容量>老化后放电容量),需区分充电 N/P 比与放电 N/P 比,混用会导致设计失效。

同一条件:正负极克容量需在相同测试条件(温度、倍率、电压范围)下测定,条件不同会造成计算偏差。

正对面:需基于正对区域面密度计算,若极片弯曲(如圆柱电池),需通过曲率修正面密度数值,避免因“阴阳面” 影响结果。

设计N/P 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首效影响:计算需覆盖导电剂、粘接剂、集流体等所有反应物质,但供应商提供的克容量多为活性物质半电数据,与实际全电池克容量存在差异,需纳入考量。

装配工艺:圆柱与方形电池N/P 比设计不同,核心因正负极片接触松紧度差异;同时,粉体与集流体的接触状态、粉体间紧密程度,也会影响克容量进而改变N/P 比。

化成工艺:不同化成参数会影响首效,间接改变克容量发挥,设计时需同步结合化成工艺方案。

循环寿命:若正极衰减快,N/P 比需设计偏低,让正极处于浅充放状态;若负极衰减快,则需提高N/P 比,减轻负极负荷

安全性能:安全优先级高于循环寿命,若电芯预充时出现析锂发热,需重新核查N/P 比设计是否合理,避免安全隐患。

锂离子电池电芯设计是融合材料科学、工艺工程与场景需求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既要依托技术迭代突破性能瓶颈,也要通过精细化设计保障应用可靠性,这一过程对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能锂电在电芯设计中,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需求优化设计方案,以设计实践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锂离子电池在多领域的高效应用。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原创及转载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和传递行业相关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抄袭、篡改、引用、转载等侵犯本公众号相关权益的行为。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