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压表设计教程之LTC2308数据手册解读
1前言
LTC2308 是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ADI) 的一款低噪声、12 位高精度、逐次逼近型、 8 通道、采样率高达 500 kSPS (ADC输入信号最高不能超过500KHz,按照Nyquist采样定理则建议输入信号在250KHz以下)、SPI输入时钟最高可达40M、支持串行外设接口(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的模数转换芯片 。
2LTC2308的功能框图及引脚定义
LTC2308的功能框图:
引脚定义(来源参考 LTC2308 datasheet LTC2308fb.pdf 的第7页):
3LTC2308的工作模式设置
LTC2308的8个模拟通道能配置成为单端、差分式通道,以及单极性、双极性通道,通过四线式 SPI与其他数字接口电路相连。
当为单端输入时,每个通道相对于COM端,单极性状态下可以输入0~4.096V的范围,双极性为±2.048V的范围,其中,负数是以2的补码形式表示。当为差分模式输入时,CH0与CH1、CH2与CH3、CH4与CH5、CH6与CH7可以分别构成差分对信号,能同时对差分信号进行采样以减小共模干扰。当输入源的阻抗较大时,需要的获取信号时间也会相应增多。
LTC2308的各种工作模式是可通过6位DIN字可编程设定的。(参考下文时序图,来自LTC2308 datasheet LTC2308fb.pdf 的第10页)。
6位DIN字定义如下:
LTC控制数据为6位,由高到低依次为:S/D、O/S、S1、S0、UNI、SLP。
S/D控制芯片是单端还是双端差分式模式。
O/S在差分方式下,控制两个信号的正负极性,当O/S为1时,表示奇数通道输入信号的符号为正,偶数通道输入信号的符号为负;当O/S为0时,表示奇数通道输入信号的符号为负,偶数通道输入信号的符号为正。O/S在单端模式下,当O/S为1时,表示奇数通道输入信号的符号为正;当O/S为0时,表示偶数通道输入信号的符号为正。
在双端模式下,S1、S0构成2位通道选择信号,正好可以选择4组差分通道。在单端模式下,S1、S0构成2位通道选择信号,用于选择奇数通道里的4个通道以及偶数通道里的4个通道。
UNI为极性控制信号,其为1时,输出单极性信号,为0时,输出补码形式的双极性信号。
SLP则是控制芯片是进入 SLEEP 还是 NAP 状态。
在传输完第6位控制字之后,芯片还需要至少 240 ns的 tACQ的获取时间之后才能再次将 CONVST拉高来启动下一次转换。
继续参考参考LTC2308 datasheet LTC2308fb.pdf 的第10页的Table1可得到本案例通道选择的配置字:
4LTC2308的功能框图及引脚定义
参考LTC2308fb.pdf第17页, 该器件SPI协议时序图有两个。
第一个:
在第一个时序中,当转换完成后,CONVST仍保持高电平时,芯片会根据SLP位设置的逻辑电平进入NAP(SLP=0)或SLEEP(SLP=1)模式。当CONVST返回低电平时,LTC2308从SLEEP模式释放,需要200ms才能唤醒并为VREF引脚上的2.2uF电容和REFCOMP引脚上的10uF电容充电。
第二个:
DE10-Standard 的SystemCDDemonstrationsFPGAADC 这个案例里面我们使用的是第二个时序图,原因是为了LTC2308 表现的性能更好,尽量选择:
1. 在转换开始之后的40ns内返回低电平
2. 在转换结束之后返回低电平
关于这个的描述请参考LTC2308fb.pdf第14页:
所以实验里面选择第二个时序图。
第二个时序图中的各个时间定义(参考LTC2308fb.pdf的第5页):
把上面的表格摘出并翻译如下:
第二个时序图显示了在转换时间结束前,CONVST信号回到低电平。在此模式下,ADC和所有内部电路保持通电状态。当转换完成后,SDO的输出数据序列的MSB将在数据总线被启用后有效。在CONVST上升沿后1.3μs之后,随着脉冲SCK的节奏,SDO将从LTC2308中输出数据,SDI则将配置数据加载到LTC2308中。第一个SCK上升沿将S/D位加载到LTC2308中,第六个SCK上升沿将SLP 位加载到LTC2308中。SDO在每个SCK脉冲的下降沿输出数据。
送出convert trigger后,经过tCONV时间后才能送出SPI clock, 通过SDO 接收ADC结果,并同时通过SDI 设定下次convert的模式。SPI clock结束后,至少要等tHCONVST时间,才能送出下一个convert trigger。LTC2308设计为在控制字发送后开始采集(控制字发送在第6个时钟完成, 第7个时钟就可以开始采集了),以适配不同模式下的时序要求。
- 数字电压表设计教程之LTC2308数据手册解读
- 中国储能全球占比超40%,独立储能占比46%首超新能源
- RT-Thread 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线上师资培训来袭,助力国产嵌入式与物联网人才培养 | 雄鹰计划
- 科普 | 基站和核心网设备进网检测要求调整内容介绍
- 安科瑞AIM-D系列:专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打造的直流绝缘监测解决方案
- 水池液位与水泵状态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 中微爱芯推出轨到轨运算放大器AiP853X系列
- 揭秘!基于RT-Thread探究“优先级反转”下的任务调度究竟是什么样的?| 技术集结
- 基恩士KV系列PLC+以太网模块:上位机与触摸屏监控配置案例
- 2025深圳3D打印增材制造展,台湾高技即将亮相深圳增材展
- 复合机器人通讯协议:富唯智能的技术突破与行业引领
- 磁通门电流传感器
- 开疆智能Ethernet转ModbusTCP网关连接发那科机器人与三菱PLC配置案例
- Intel® Ethernet E830 控制器:引领后量子加密时代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汽车零部件深孔加工质控升级:新启航激光频率梳 3D 测量解决传统光学扫描遮挡
- 再遇见|中欧如何更有效避免误解,以应对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