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变革之旅 见证浙川之间的速度与温情
2021年至今,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启动已近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让千里之外的巴蜀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革?5月中旬,本报记者兵分三路,踏上探访之旅。
从面貌焕然一新、活力迸发的村庄,到人声鼎沸、车来货往的产业园区,再到设施、氛围、服务“逆袭”的学校和医院……一路走来,我们见到太多惊喜。浙川两地协作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宽泛、协作成效显著,不少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故事都令人印象深刻。
“速度”是我们与当地人沟通时,听到最多的词语。
三年中,甘孜州丹巴县“红五月新村”从无到有。这个于2020年“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中被几近摧毁的村庄,在浙江的援建下重获新生,搬进新房的村民无不感叹“漂亮”与“舒适”。
三年中,屏山经济开发区从“破”到“立”。曾经的“不毛之地”,在42家浙江纺织企业入驻后,近10个月就崛起了年产值15亿元的工厂群,并吸纳600多名员工就业。不少当地人直言:“变化快到自己都不敢相信。”
如果说共谋发展的“速度”流光溢彩,那么携手互助的“温情”早已融于两地血脉。
凉山州甘洛县人民医院变了。三年前,当地民众宁愿去临县看病,也不愿意光顾这里。自从来了浙江医疗团队,这里不仅有了先进的器械设备,更有了“最多跑一次”的一站式服务。“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化成了调查回馈表单上的一排排“满意”。
南充市南部县数百位残疾人的生活变了。三年间,100名残疾人通过有关项目扶持、技能培训,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260名重度残疾人的家庭获得无障碍改造,居家生活更加便利。全县316名适龄残疾儿童收获了康教结合服务,在情景中康复、在康复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回望这次采访历程,虽然时间太短,让我们只能管中窥豹地了解浙川协作带来的发展和变革,但这些已足以在我们心间留下深刻印记。返程路上,我们从高空望下,看着四川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慢慢浓缩成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画卷,一份期待油然而生:下一个三年,这里又会书写怎样的新故事?
-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仍增11.9万亿,定期化趋势未显著缓解
- 又见基金经理道歉,“有些难熬”
- 聚焦落实“五篇大文章” 天津银行上半年业绩稳中有升
- 尔康制药:双主业协同发力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97.36%
- 苹果有望明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 多公司回应相关业务情况
- 坤恒新材拟二度上会 泰金新能、健信超导回复问询|科创板IPO周报
- 盛达资源2025年中报:有色金属采选收入同比大增
- 杨东、赵军、董承非、冯柳……持仓揭秘!
- 赣锋锂业上半年亏损收窄 多个锂产品项目加速筹建中
- 临时分红提案再现 股东回馈与银行长期发展“平衡术”如何校准
- 特变电工(600089.SH)拟发行80亿可转债,赋能煤炭清洁转型
- 创新药收入劲增59%,华东医药如何应对高增长“危”与“机”?
- 和辉光电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收窄4.39亿元 笔记本电脑领域出货量激增
- 天安新材: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
- 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财政贴息 怎么操作?速看→
- 中超争冠悬念回归!上海德比海港击败申花,积分仅落后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