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制药事件发酵持续 暴露生产管理与日本食品安全制度双重问题
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致消费者死亡和健康受损事件,引发日本社会震动。业内人士指出,红曲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有小林制药的生产管理问题,也有日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
自小林制药3月22日宣布召回问题产品,迄今公布的调查结果仍然有限。根据小林制药中央研究所资料,红曲中的红曲聚酮能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红曲聚酮中发挥作用的药理活性物质主要是莫纳可林K,与常用降血脂药洛伐他汀具有相同结构。洛伐他汀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药品,但在日本尚未被批准为药品。可以看出,小林制药的红曲保健品名义上是食品,有效成分其实是药品。日本医药行业人士认为,小林制药应该清楚药品审批的难度,却用红曲聚酮的名称以功能性标示食品销售,规避药品审批。
专家及知情人士还指出,红曲事件与小林制药的不良企业作风不无关系。2010年至2011年,小林制药开展了第一个临床试验,却发生篡改数据丑闻。这次曝出问题的红曲原料均由小林制药大阪工厂生产。去年,这家工厂的雇员操作失误,导致30多公斤粉末状原材料洒到地板上,部分原材料被回收仍然用于生产。
舆论还认为,红曲事件背后不仅有小林制药的生产管理和企业伦理问题,更有日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
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属功能性标示食品,是日本三类保健功能食品之一。生产商可以在产品包装上标示保健功能,无需监管部门审批,只需依规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并在上市60天前向隶属内阁府的消费者厅备案。
有日本媒体认为,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注重经济增长而过于减轻生产商负担,以牺牲消费者健康为代价。为消除民众对健康食品的不安和不信任,必须对相关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
-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
- 产地市场“小支点”撬动蔬菜产业“大发展”
- 红缨映农耕:从种子“芯片”到乡村振兴的茅台实践
- 最新!多地公布高考查分时间,广西明确
- 网友称丈夫被酒店养的猫抓伤,酒店回应:索赔2万元不合理,无法承担
- 多地明确:最长可休20天,工资照发
- 明天起,查分!
- 8月15日起实施!桂林人基本用得到!
- 受台风影响!桂林将有大雨或暴雨!接下来天气…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有“户口本”啦!
- 承认了!全是演的!网友怒了:没有良心
- 【5·20世界计量日】 夜间“抢修”!桂林市计量测试研究所“白+黑”错峰保医疗设备计量精准
- 企业遭遇“软敲诈”“黑水军”怎么办?各方聚力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
- 威海银行拟定增不超过3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山东高速等拟认购
- 华为Mate 70系列全系降价:最高下调1000元
- 澎湃回声丨村民因与被告同名遭法院冻结600万元,澎湃报道当天账户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