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食品更不能踩安全红线
原料废弃的标准取决于店长的嗅觉,有的原料超过保质期40余天仍在使用……近日,有媒体曝光“茉酸奶换标签续命,水果馊了才肯扔”,引发舆论关注。随后,茉酸奶致歉:针对涉事加盟门店,茉酸奶总部已经安排即刻闭店,并将永久与其解除合约。针对媒体曝出的茉酸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目前多家涉事茉酸奶门店已被立案调查并停业整顿。
说起茉酸奶网红现制酸奶,大家的印象就是“贵”。动辄30元至50元一杯的价格让人直呼“酸奶刺客”。就是这样一个在全国拥有千余家门店、自我标榜“用料考究”且售价不菲的网红酸奶品牌,竟用如此低劣手段“背刺”消费者,还发出“喝不坏顶多拉肚子”“顾客看不见就行”之类的雷言雷语,实在让人震惊。
此次茉酸奶“大翻车”事件再次给消费者上了一课:贵的不一定是好的。有的消费者对大品牌印象分高,认为贵有贵的道理,默认其在品质上更有保证。然而,一些大品牌对消费者却没诚意、玩套路,不仅把消费者当“韭菜”,甚至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底线也失守。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由县级及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对商家的这种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必须严惩不贷,维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近年来,不少现制酸奶打着“健康”“鲜制”的旗号,标榜“低糖”“低卡”“低脂”,契合了不少消费者追求健康、养生的需求,因而在饮品细分赛道分得一杯羹。比如,“站在风口”上的茉酸奶,目前已在全国200个城市拥有超过1600家门店。
然而爆红以后,该品牌就一直争议不断。此前,茉酸奶就曾遭到“减量不减价”“产品中疑似含有植脂末”的质疑。此次,又被爆出如此严重的食安问题。频频丑闻无疑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辜负,也是对企业品牌的伤害和透支。不仅是茉酸奶,Blueglass等品牌也被爆出配方不透明、擦边营销被处罚等负面事件,让大家对现制酸奶到底有多少健康因子打上问号。
企业应意识到,踩着风口起飞可以,但若踩到红线、失掉底线,只会摔得很惨。网红绝不是可以躺着赚钱的资本。消费者不会一直甘当交“智商税”的大冤种,一旦品牌突破底线,套路太多,他们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食安问题背后,是一味追求规模扩张之下管理的拉胯。目前,茉酸奶已为“管理失误”致歉,一切似乎都直指加盟店。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门店自然免不了铤而走险。但企业绝不能把锅甩给个别门店,而要反思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必须正视问题,举一反三,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日常检查层面打好“补丁”,完善考核制度,多到自家门店走一走、管一管,把对门店的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不要等到被媒体曝光了,才抓耳挠腮想着如何公关。
当然,守牢食品安全红线,不能光靠企业自律。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强化常态化、高效率的日常监管,用长牙齿的罚则让违规逾矩者真正付出应有代价,倒逼其填补管理漏洞。
- 百事集团陕西食品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世界级绿色智慧工厂助力西部高质量发展,百事集团陕西食品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世界级绿色智慧工厂助力西部高质量发展
- 中免之道|以创新之笔绘就免税出海新图景
- 今年上半年合肥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近500亿元,今年上半年合肥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近500亿元
- 赋能产业金融!随信云链-星耀二号资产支持证券化(ABS) 成功发行
- 青海:创新打造特色融资产品矩阵 发放贷款金额超457亿元,青海:创新打造特色融资产品矩阵 发放贷款金额超457亿元
- 中海油领导层调整:黄永章任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 首台发动机试车成功!海南自贸港修全球飞机获新进展,首台发动机试车成功!海南自贸港修全球飞机获新进展
- 车企“偷换”电池背后:产能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 广交会观察:跨境电商赋能中国企业“破浪出海”,广交会观察:跨境电商赋能中国企业“破浪出海”
- 无惧风雨骤,守护显担当――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党员先锋队迎战台风“桦加沙”
- 新疆年内绿色电力消纳首破200亿千瓦时,新疆年内绿色电力消纳首破200亿千瓦时
- 美股前瞻 | 三大股指期货齐跌,美国政府又陷停摆危局
- 全球航运“大咖”缘何连续五年相约黄浦江畔?,全球航运“大咖”缘何连续五年相约黄浦江畔?
- 云南农业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多领域种业创新领先全国,云南农业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多领域种业创新领先全国
- "赛链同行 碳索新篇"赛力斯可持续发展论坛(2025)暨绿色产业链战略发布会圆满举办
-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开幕 聚焦VR与AI融合,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开幕 聚焦VR与AI融合